靈境追尋(Vision Quest)

靈境追尋Vision Quest

這是一場獨自一人在大自然中的靜坐,歷時四天四夜

在這傳統四天四夜的靈境追尋之中,你將在一個直徑三公尺寬的圓裡,獨自度過四天四夜,完全沈浸於大自然的美麗與療癒的能量之中,以天為被、以地為床,只喝水、不進食,沒有干擾,戒除一切你所熟悉的事物。

你將面對面地遭遇自己,展開一段瞭解內心深處的你是誰(以及你不是誰)的旅程,藉此回顧自己的生命與選擇的追尋旅程。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干擾與吵鬧都去除後,當所有環繞在身邊的聲音緘默後,你將聽見自己靈魂正在輕輕細語,提醒你今生今世的目的。

四天四夜,只有你與造物者。

2012-05-21

童心

據說嬰兒剛出生時,仍與一切萬物保持連結。

小嬰兒原本不知道自己擁有身體,不知道「分離」與「分別」的存在。觀察小嬰兒與自己身體的關係時,會覺得小嬰兒似乎不知道眼睛看到的那雙揮動不停的小手屬於自己,不知道那雙手在意外中抓到的小腳也屬於自己,或那伊伊嗚嗚的聲音是自己發出的。小嬰兒不知道「我」的概念。當小嬰兒被媽媽擁抱時,並不「知道」自己與媽媽是分離的兩個個體,也不知道在「肚子餓」的空虛感出現時,滿足空虛感的乳房並非自己的一部分。一切都是存在的一部分。一切都沒有名字、沒有定義,只有存在,只有感受。而那感受也是無名的,沒有標籤,而是全心全意的體驗。

小嬰兒長大了些,開始發現物體、光影、聲音的存在。這些存在似乎獨立於自己,但在這沒有名稱的世界裏,一切都是新鮮而強烈的。他伸手觸摸雪白的毯子,也被毯子擁抱,暖呼呼的感覺讓他欣然大笑。那毯子可能變成一隻小熊、一個娃娃,無所謂。他所觸摸的一切,都將回之以相同的擁抱。亮麗的色彩、草地、土壤、寵物、父母的觸摸,都在身心一體的小嬰兒全心全意的體驗中。

然後,他開始呀呀學語,媽媽說:「那是花。那是小貓咪。那是汽車。那是小熊。」有了名字之後,孩子對於同樣的物件似乎不再具有相同的興趣。孩子們各有不同的性情與生活環境。有些孩子繼續帶著嬰兒般全心全意的專注力,在自己的國度中玩著「想像」的遊戲,那些遊戲在大人眼中充滿了不可思議的創意。有些孩子的環境充滿了知識,在花是「花」、貓是「貓」、狗是「狗」的世界中,孩子不斷學習著新事物,花不再是五顏六色、柔軟芬芳的欣喜,貓不再是會一團四處走動的溫暖毛球。名字那麼多,萬事萬物都有名字,孩子被訓練成記名字的機器。玩具汽車上有車門、車窗、車輪、行李箱、車燈、喇叭……數不完的名字。名字數完了,就該玩下個玩具了。彷彿認識了所有零件的名字,就認識了那玩具汽車;彷彿名字是那物件全部的定義。

孩子開始長大了,童心也逐漸消失於無形。原本,孩子天生的本質,就像一顆電燈泡,從內在發著光,燈泡的玻璃是純淨透明的。在長大的過程中,社會和家庭開始為孩子在燈泡上貼上各種便利貼警語,說花是美麗的、泥巴是骯髒的、弄濕了會感冒、黏黏的好噁心、有錢可以買很多東西,開始學習哭泣是會被討厭的、悲傷是不舒服的感覺。有時候,遭受到好大的創傷,又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處理這些創傷情緒,於是為自己的燈泡覆蓋上一塊布,讓世界的便利貼不能再往自己身上貼。那源自內在的光芒於是在便利貼和布料的覆蓋下,在外在世界裡越形黯淡。

然而,燈泡的光始終沒有停止發光過。因為燈泡的電力並非來自於人為的世界,而是來自萬物之靈,來自永恆的存有。

每個人都曾經是個孩子,曾經擁有最純粹的喜悅,散發著毫無遮蔽的永恆之光。因為這般的童心不斷降臨於世,這世界總是擁有光亮喜悅的時刻。每個人的永恆之光都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遭到遮蔽。該如何撕下那些便利貼、卸下那塊保護的布幕好讓永恆之光重新照亮世界?

首先,要停止對一切人事物的「判斷」或「判別」,即佛家所謂的分別心,或是所謂的「審判」。一切都在奧秘之中。我們永遠無法得知「對與錯」、「善與惡」的根源。就算問盡「為什麼」,也永遠沒有得不到「正確」的答案。骯髒醜陋與純潔美麗只是相對用詞,是一種判別,只會在永恆之光的燈泡上貼上便利貼,遮掩本我的光芒,使世界在這些濾紙的遮蔽下,出現色偏,看起來像是遭到扭曲一般。但你我的光依然是其原本純粹的光,世界依然是世界原本純粹的模樣。只是在便利貼與布幕的遮蔽下,我們看不見自己與世界本來的模樣。

放下判斷,也給孩子們一個沒有分別心的童年。童心所帶來的純粹的喜悅,是這世界所擁有最美好的禮物。


Malcolm Ringwalt之教導,達娃筆記整理後之感想

沒有留言: